再现了一个真实、完整的胡耀邦。 这是党史学界人士在日前召开的《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作品研讨会上对该书一致作出的评价。 这个评价,是一本写胡耀邦一生的书所能够得到的最高敬意。 参加这次由胡耀邦史料信息网、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举行的《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作品研讨会的党史学界人士有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龚育之,中央文献研究室原秘书长、中央文献出版社原社长高勇,中央党校教授、《理论动态》原主编沈宝祥,胡耀邦史料信息网程敏,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教授韩钢等。 龚育之说,满妹这本书有个特殊的侧面,特殊的视角,就是她作为胡耀邦的女儿,在家里跟他共同生活很长时间,拥有独特的观察和体验,这种观察和体验是别的人,包括秘书在内所没有的。从这个角度看到的很多细节,都很有意义,很感人。因此,她可以把书写得特别亲切,特别动人。他表示希望这本书能够再版、三版。他说领导人去世都渐渐形成规矩,出选集、传记、年谱、画册、电视片等。耀邦同志1989年去世,现在已经十八周年,还没有实现,相信将来会有实现的时候。 沈宝祥强调了对书中两点内容的感受,一是关于实践标准。该书提供了有价值的材料,使人进一步了解到耀邦同志在拨乱反正中的贡献并非偶然。二是在中国实施社会主义的研究讨论。书中多次讲到关于《理论动态》、理论工作务虚会等。这些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韩钢说到,女儿写父亲,亲属写亲属,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充满浓重的情感。我被这本书打动,首先就是因为浸润在那些文字里的浓浓亲情。书中展现出一般读者鲜知而又渴望了解的胡耀邦的生命轨迹乃至内心世界,是本书的又一个突出特点。作者搜集大量文献资料,采访父亲的许多生前友好和同事,阅读了大量回忆和研究著述。这是本书的第三个特点。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书是已有关于胡耀邦回忆和研究成果的集成。 高勇认为,真实、实事求是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他说到通过读《思念依然无尽——回忆父亲胡耀邦》对耀邦同志有五点认识:一是孜孜不倦读书,深入思考。二是讲真话,实事求是,不随波逐流。三是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四是言行一致。五是胸怀博大,心地善良。他表示,书中有三点不足,可在今后加以改进:一是在第一章第三单元。讲到耀邦灵车改变路线。这背后的故事写得不具体。二是,第二章,真理号角。当时有个党内的理论家,到耀邦家中去指责耀邦,这个理论家的表现不能不写。三是,第十二章第七节。遗漏了耀邦晚年的一些重要真相。希望再版时补上。 程敏表示,史料信息网已经将该书与耀邦同志视察全国的地图进行了对比,将相关史料归纳整理,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虽然书中有些东西没有写明白或者说有的写得含糊,但从出版社的角度和从满妹作为一个作者的角度,能出到现在的这个程度已是非常不易。他说到,书中讲到关于耀邦同志为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所作的大量前期铺垫:包括“新隆中对”的提出、真理标准讨论等,资料详尽充分,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与“胡耀邦大传”比起来,该书有它独特的可信性、亲和力。作为写完整一生的作品来说还是就这一本。他同时认为,这本书开辟了一种新的写作模式:从女儿的角度来写父亲。 总体看来,虽然这本书不能说是尽善尽美,但是,作为一本完整写胡耀邦一生的书,其所具有的特殊的党史学研究价值是不容置疑的。作者满妹从女儿的角度来细致地展现了一个性情中人、大智大勇的胡耀邦,加之文笔质朴生动,情节曲折动人,让人开卷即不忍释手。 |